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举办北京非HIV定点医疗机构参与暴露预防药物服务试点项目培训会

来源: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时间:2025-09-01 00:00:00 浏览次数:28

为贯彻落实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(2024—2030年)》,探索非HIV定点医疗机构参与暴露预防药物服务模式与经验,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于2025年8月28日在北京举办非HIV定点医疗机构参与HIV暴露预防药物服务试点项目培训会。来自北京地区疾控机构、非定点医疗机构、社会组织等百余名代表参会,共同探讨暴露前后药物预防服务模式的创新与构建。

IMG_4062.JPG

领导致辞凝聚共识,强调医防多方协同

开幕式上,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黄春、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徐鹏、项目支持方代表王锐敏分别致辞。黄春会长指出,非定点医疗机构是扩大艾滋病预防服务覆盖面的有生力量,需强化与疾控部门、社会组织的联动机制,构建“医防融合”服务网络。徐鹏副主任介绍了我国HIV暴露前后预防工作进展,强调试点项目将为非定点机构提供标准化服务路径,助力破解基层服务能力不足难题。爱心企业代表王锐敏表示,企业将持续支持技术研发与资源投入,探索和推动长效药物、互联网服务等创新手段在预防HIV领域的应用。

聚焦防控核心任务,提升基层服务能力

本次培训围绕三大核心模块展开:

政策与策略解读: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陈仲丹博士在主讲“全球HIV暴露前后预防策略发展及应用进展”时指出,当前全球HIV防控进入“终结流行”攻坚阶段,“95-95-95”目标中“预防服务覆盖”是核心策略之一。他强调,传统医疗体系难以触达更多的高风险人群,需通过多元渠道构建“无缝预防网络”。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实施这个试点项目,是对全球艾滋病防控的有益探索与实践。对于中国项目,陈仲丹博士评价,北京试点将非定点医疗机构纳入服务体系,结合长效药物与互联网服务模式,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“低成本、可复制”创新样本,在社会组织参与和跨部门协作方面展现中国防控智慧。

临床实践指导:《HIV暴露前后预防技术指南》解读、长效药物应用经验分享,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教授等专家结合案例详解操作规范,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提供了实战的理论根基。

创新模式探索:上海疾控中心艾防所宁镇所长、蓝城兄弟李响分别分享区域服务体系建设及互联网+预防服务实践经验,为非定点机构提供可复制范例的借鉴。

IMG_4066.JPG

   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,助力终结艾滋流行

本次培训旨在通过标准化培训与经验共享,推动非定点医疗机构、药店、社区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暴露前后药物预防服务,填补传统防控体系空白。基金会项目部主任李昭文表示,北京试点将为全国项目推广积累模式经验,未来将逐步推广“疾控指导+医疗机构实施+社会力量参与”的协同互动模式,为助力我国实现“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”目标贡献力量。

在此感谢爱心企业--葛兰素史克公司对本试点项目的公益支持。

 

供稿:李芸芸

责编:袁继征

审核:刘中夫